大風車老師提醒您:孩子必須要學會的六大“生活技能”2018-02-23
大風車專家提醒,如果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、多動、易沖動;對網絡或某種癖好成癮、類似吸毒;多門主課不及格、閱讀計算困難;精神緊張、焦慮不安、無事自煩;孤獨自卑、憂郁苦悶、懶于交往、情緒低落;不易入眠、多夢易醒等癥狀,不要以為“說不定明天情況自己就好了”,或者去找非專科醫生。要知道,非專科醫生對常見精神問題的識別率到不了10%。
全國兒童行為問題發生率:近13%全球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:達2.5%和8.3%
20世紀90年代初,上海率先對全國22個省市的2萬余名4~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通過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的篩查發現行為問題的發生率近13%。
注意力不集中,多動,沖動———缺陷多動障礙
注意缺陷多動障礙(ADHD)是兒童期間常見的行為問題,主要特征為:注意力不集中,多動和沖動。學齡期兒童患病率約為3%~5%,男孩明顯多于女孩。
注意力不集中:上課不能專心聽講,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。做作業時也不能全神貫注,邊做邊玩,不斷以喝水、吃東西等理由中斷作業,粗心大意。
活動過多:在教室里不能靜坐,在座位上扭來扭去,東張西望,招惹別人,離開座位走動。話多、喧嘩,故意鬧出聲音以吸引別人注意。喜歡危險的活動和游戲。
沖動性:幼稚、任性、克制力差、容易激惹、沖動,易受外界刺激而興奮,挫折感強。行為唐突、冒失;事前缺乏縝密考慮,行為不顧后果,出現危險舉動或破壞行為;事后不會吸取教訓。
說謊、逃學、打架———行為障礙
品行障礙的青少年表現出社會不可接受的行為,例如說謊、逃學、打架、破壞行為、攻擊、暴力、偷竊、欺詐和離家出走等。患對立違抗障礙的青少年脾氣暴躁、動輒發怒,他們滿懷怨恨,會憤怒和報復心強。有行為障礙的孩子被認為是“麻煩制造者”。
焦慮、恐懼、抑郁———情緒問題
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,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癥分別達到2.5%和8.3%,13%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焦慮障礙,而且患病年齡比20年以前提前。
兒童抑郁癥:以情緒抑郁為主。患兒表現為對游戲沒興趣、食欲下降、睡眠減少、哭泣、退縮、活動減少。學齡期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,思維能力下降,自我評價低,記憶力減退,自責自罪,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,容易激惹,有時出現自殺念頭或自殺行為。
兒童強迫癥:主要表現為反復地、不合理地擔憂,不得不通過行為來抵消所擔憂的危險以得到安心,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兩種類型,常伴有抑郁、焦慮。
兒童焦慮癥:焦慮癥是指一組以恐懼與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。這種恐懼無具體的指向性,但總感到有不祥的事發生,緊張,忐忑不安。當孩子的焦慮情緒十分嚴重,并且影響其學習和生活時,他(她)可能得了焦慮癥。
學校恐懼癥:恐懼情緒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,幾乎每個兒童在其心理發育的某個階段都曾出現過恐懼反應。學校恐懼癥是指患兒特別害怕上學,以至于逃避去學校的一種情緒障礙。
六種“生活技能”=完整的心理社會能力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家長、老師及所有關心兒童青少年的人士,都要努力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。這里所謂的“生活技能”不是指洗衣、做飯、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,而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社會能力。世界衛生組織將心理社會能力解釋為:是一個人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;是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,并且在與他人、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系中,表現出適應和積極的行為的能力。
1、了解自身特點,培養自我認識能力要讓他們明白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,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,才能培養樂觀健全的個性,造就快樂自信的人格。
2、學會傾聽和表達,培養良好人際交往能力要使他們懂得要對人采取和睦相處、友好對待、克己讓人的態度,對人際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矛盾,采取寬容、公平、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。
3、認識情緒,學會緩解壓力的能力要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,要教育他們懂得和學會宣泄和放松。
4、理解支持他人,培養換位思考能力應培養他們懂得什么叫理解,什么叫愛心,在這當中,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上,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。
5、有效解決問題,培養應對能力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,培養他們應對的技巧,幫助他們認識問題出現和存在的客觀性,幫助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,要討論,要協商,要探討,要嘗試。
6、避免攻擊性言行,培養自律能力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,嚴格要求自己,不諷刺譏笑他人,不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,更不能使用武力甚至暴力,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為。